电极布置技巧
电极类型选择
根据试样形状和测试标准选择电极类型:
球形-平板电极:适用于板材类试样(如100mm×100mm×3mm),Φ6.4mm球形电极与试样接触压力控制在(0.8±0.1)N,确保电场均匀分布。
柱状电极:对于薄膜或纤维材料,采用铜柱电极(直径20mm),外层包裹2mm厚陶瓷介质,增强耐高温、耐高压性能,同时减少电部放电效应。
安全间距:高压电极与试验箱壁距离需满足安全标准(如100kV设备≥270mm),试验时人员与设备保持1.2m以上距离,避免电弧击穿风险。
接触压力控制
使用专用夹具固定电极,确保与试样表面紧密贴合,避免空气间隙。空气间隙会导致局部电场畸变,使击穿电压测试值偏低。例如,球形电极接触压力需精确至0.8N,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校准。
试样预处理技巧
清洁与干燥
清洁:用绸布蘸取无腐蚀性溶剂(如乙醇)擦拭试样表面,去除油污、灰尘等杂质,防止局部导电通道形成。
干燥:对于吸湿性材料(如聚合物),在80℃下干燥24小时,然后在标准环境(温度23±2℃,湿度50±5%)中冷却至室温,消除水分对绝缘性能的影响。水分会降低材料击穿电压,例如,未干燥的聚乙烯试样击穿电压可能下降30%。
尺寸与形状控制
厚度均匀性:试样厚度需符合测试标准(如0.1-5mm),误差控制在±0.1mm以内。厚度不均会导致电场集中,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边缘处理:切割试样时保证边缘光滑,去除毛刺和裂纹。对于板材类试样,建议采用激光切割或砂纸打磨,减少局部放电风险。
形状规则性:优先选择圆形或方形试样,避免不规则形状导致电场畸变。例如,圆形试样在电极边缘处的电场分布相对均匀,测试结果更稳定。